餐飲市場加速回暖 復蘇之路如何走好
疫情嚴重時期客流急劇下降
“視線范圍內整條簋街所有店加在一起一共不超過5桌人,冬天下雪門口都有人排隊的胡大飯館門口,一個人影沒見著。”受疫情影響,北京時尚餐飲的標志地帶、知名餐飲一條街——簋街一度陷入沉寂。這條街上被食客吐槽“等位難”的胡大飯館,幾家連鎖分店平均每天客流下降80%。
北京簋街商會副會長鄭萌萌介紹,今年5月,北京簋街119家餐飲商戶中停業轉租的商戶約占十分之一,其中大多是個體小餐飲企業。一些規模較大的餐飲企業則是被動“瘦身”,消耗了以前的資金積淀。“6月初,餐飲企業開啟全面復工,消費者的熱乎勁剛上來,又遭遇了北京疫情反彈‘二次風暴’襲擊。”鄭萌萌說。
疫情給全國餐飲業帶來了較大沖擊,不少餐飲門店長期停業、營業額驟降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今年1—7月,全國餐飲收入17891億元,同比下降29.6%。其中7月份全國餐飲收入3282億元,同比下降11%。
為幫扶餐飲行業復市止損,降低餐飲企業經營成本,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督促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結合實際出臺舉措:對不同地區不同的疫情級別,分區分級對餐飲單位實施不同的復工政策;建立疫情防控期間餐飲經營者白名單制度,實時審核、動態研判,實行差異化管理;北京、天津、山西等21個地方,對餐飲單位員工因受疫情防控影響暫時無法重新進行健康檢查的,明確原有健康證明繼續有效。
以食品安全為重心提振消費
常態化疫情防控下,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恢復主要關注點在食品安全與餐廳衛生。近來,海鮮、雞翅等凍肉類外包裝等檢測出病毒,為食品產業鏈下游的餐飲企業敲響了警鐘。
“客人進店測體溫并實名登記聯系信息;桌椅一客一用一消毒,桌距間1米以上,控制上座率在50%以內;倡導分餐制,配備公筷和公勺;餐廳增設食品留樣柜,傳菜增加菜品防護罩。”胡大飯館總經理郭冬說,要想方設法提升顧客就餐時的安全感,讓安全看得見。
“要考慮食材新鮮,也要考慮食材的供應鏈保障。”令鄭萌萌深有感觸的是,為打消食客的顧慮,簋街有不少商戶貼出了原材料采購憑證。
面對疫情給餐飲業帶來的重創,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認為,消費者對食材安全性、保鮮度要求更高了,要以食品安全為重心,提振消費信心。餐飲企業要做好原材料進貨、食品加工制作、餐飲具清洗消毒、從業人員健康狀況的全面檢查。
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多次發文,部署各地加大對餐飲服務的監督檢查力度。餐飲企業要嚴格執行食品和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要求,不采購來源不明、過期、腐敗變質、摻雜摻假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,全面排查生鮮、冷凍肉類、水產品、冷凍冷藏庫房等食品安全風險隱患。
餐企擁抱變化適應百姓需求
“市場在變,食客的消費需求也在變。倒逼餐飲企業必須主動轉型,擁抱變化,才能謀生存。”鄭萌萌介紹,一些主打商務、家庭宴請的大型餐飲企業,開發家庭簡餐或套菜包,把各種菜品搭配好,方便居家防疫的百姓消費。
政府部門積極推動落實餐飲復工復業政策措施、打造消費節,為商家聚攏了人氣。同時餐飲企業主動自救,“逆勢”奮進渡過難關。
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的調查,8月以來,全國大部分餐飲企業的經營已恢復到疫情前的六七成,一些知名連鎖餐飲企業已經恢復到七八成,餐飲業降幅呈趨緩態勢。
“從整體結構上看,過去馬馬虎虎勉強經營的企業被淘汰,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才得以生存下來。”姜俊賢說,餐飲行業的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合理化,更加注重就餐環境的科學、合理、舒適,更加重視菜品的營養健康。
讓優惠政策惠及更多餐企
雖然餐飲業在持續回暖,但眾商家期盼的報復性消費并未到來。
“報復性消費可能不會出現,因為疫情后,人們的消費理念、生活習慣發生了變化,消費更加理性、生活方式更健康。再加上跨省旅游也是剛剛恢復,總體上,餐飲消費可能不會出現報復性增長。”有業內人士表示。
該人士同時認為,在餐飲行業逐漸復蘇的同時,依舊還面臨著一些障礙。比如金融機構提供的優惠信貸支持難以惠及更多企業。連鎖餐飲企業遇到不同程度的政策瓶頸,在房租上,疫情以來雖然各地政府出臺相關減免房租政策,但由于餐飲企業承租的大量是私企或個人業主物業,房租減免較難執行。另外,外賣外送平臺收費過高,已成為餐飲業復工復產的掣肘,也是當前行業中餐飲企業呼聲較高的問題。“企業還是希望職能部門進一步減稅降費,讓企業能夠輕裝上陣。”該人士說。
在杜絕浪費中尋覓新商機
杜絕餐飲浪費日前再次成為熱門話題。消費者合理點餐,意味著可以節約用餐成本,這或將給餐飲企業帶來新商機。
多地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組織發出“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”的倡議書,其中,提到了一項創新服務模式——科學合理設計宴會菜單,調整菜品數量、分量;菜單上標識菜品主料凈含量,鼓勵企業提供小份菜、半份菜服務;餐桌上放置公筷公勺,提倡分餐制,推行相關標準等。
業內人士預測,堂食和外賣平臺上小份菜、半份菜服務的推出,有可能會吸引更多“吃貨”。有消費者坦言:“以前點個酸菜魚,一份量太多,吃不完太浪費。現在推出半份菜、小份菜,既解了饞又不影響減肥,還不浪費,正合適。”
越來越多的餐廳嘗試推行“小份菜”“半份菜”。在江蘇揚州的百年老店冶春,烹飪大師們通過工藝改進厲行節約,杜絕“舌尖上的浪費”:揚州包子從75克縮小到38克,麻團從40克縮小到20克。在無錫的湖濱印象酒店,招牌菜被設計成大份和小份供顧客選擇。有的餐企為了鼓勵消費者把吃不完的飯菜打包,把環保打包盒、包裝袋從顧客的角度改進,做成文創產品。還有一些餐企利用“5H”管理法,可以精確知道食材的去向,一方面使菜品標準化、流程化、精細化;另一方面可以保證食材盡其用,不浪費。
數據顯示,超60萬商戶今年在餓了么平臺上線了小份菜服務。在小份菜帶動下,許多餐廳的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五成以上。“小份菜、一人食非常適合白領就餐的場景,豐富了菜式,也節約了糧食。”一家飯店老板感慨地說,菜量少了、選擇卻更多,好評也明顯變多了。
相關資訊
最新產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商用廚房為什么一定要有油水分離器
- 商用廚房設備選購需要注意哪幾點
- 健康廚房必備“利器”—廚余垃圾減量機
- 洗碗機租賃,每月500元
- 3歲萌娃模擬炒菜,網友看后直呼專業
- 選擇商用廚房設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
- 專家:喀什疫情或與氣溫有關
- 首屆陜菜供應鏈大會來啦!指引西北餐飲業,10月23日西安盛大起航!
- 首屆陜菜供應鏈大會來啦!指引西北餐飲業,10月23日西安盛大起航!
- 中央廚房產業的發展趨勢